轻工业优化供给扩消费-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9 07:48:56
来源:经济日报

轻工业优化供给扩消费

字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近期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25年—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专家表示,《方案》旨在发挥轻工业规模体量大、产品种类多、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入手,稳住轻工业增长态势,着力破解消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推动轻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工业稳增长和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注重以质取胜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丰富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的重要任务。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规模以上轻工业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实现利润7601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方案》提出,2025年—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并部署了5个方面重点任务。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表示,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需求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艰巨。《方案》设置的增长目标,突出一个“稳”字,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关键策略,同时行业也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与实力。

  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副所长代晓霞认为,《方案》在目标设定上并没有片面追求数字的高速增长,而是设定了一个更具韧性和内涵的质量型目标。追求的不仅仅是量的合理增长,更是质的有效提升。这强调了轻工业在扩内需、促消费中的作用,明确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要不断提升,也表明我国轻工业的增长逻辑正在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取胜。

  优化轻工业产品供给是以质取胜的关键。我国是轻工业产品生产大国,拥有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轻工业产品“世界工厂”。但行业也存在供给结构不平衡、低端供给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质量保障有待增强等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对此,《方案》提出加快产品创新、加强质量保障、加力品牌培育三大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丰富产品品类和特色供给;通过“链长制”等方式,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强化关键领域标准供给和落地实施,加快先进产品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及适用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际国内标准一致化水平,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组织开展品牌培育工作,择优纳入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编制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等等。

  强化数智赋能

  鲁花集团将复杂的销售业务场景从原来的11个操作步骤简化为一键完成,创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山东海化率先打造盐化工智控大模型,整体产生综合效益近1亿元;光明食品打造光明食品业财中台,显著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浪潮数字企业总经理魏代森表示,此前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多聚焦于管理流程线上化,核心是降本增效。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推动这一进程迈向运营智能化。这标志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对存量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转向对增量知识的智能化创造与应用。浪潮数字企业已帮助中牧集团、光明食品、国药集团、恒瑞医药等超万家轻工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一杯牛奶的生产链条很长,涉及种草、养牛、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多环节。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介绍,伊利不只是在某一两个点上去推动数智化,而是把AI技术真正融入“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链条。比如,在原奶调配环节,伊利构建了一套智能调配管理体系,加上冷链数智化管理,实现“从工厂到消费者”24小时送达;伊利面向制造全流程构建了1000多项算法模型,与各业务场景深度融合,赋能业务增长。

  2024年,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4.9%,网络化协同企业占比47.2%,开展个性化定制企业占比18.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2.0个和2.8个百分点。截至今年上半年,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到86.2%,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2.3%,轻工业智能化基础进一步夯实。

  家电、食品、缝制机械等行业,大规模应用AI视觉检测、智能分拣、智能预测维护技术,提质增效成果显著;轻工智能家居用品、个性定制产品、功能健康食品日益丰富,智能玩具、智能乐器、智能眼镜快速发展,丰富了消费市场……人工智能开创多样化新场景,为市场注入强劲活力。日益普及的新模式、新应用,让供应链、价值链与互联网互融共通,极大提升了轻工业现代化水平。

  《方案》提出,轻工业要推广智能排产、智能配方设计等“小快轻准”适配方案。健全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开展面向轻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要运用AI技术,赋能基础研究,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推广仿真设计、生成式设计,缩短研发周期,激发创新活力。深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协同,全面推动轻工业产业升级。轻工企业要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消费需求,个性化定制生产,推动传统生产向“以用户为中心”模式转型,满足消费者对智能生活的新需求。

  激发消费潜力

  轻工业涉及14亿多人“衣食居用行、文娱旅美尚”等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关系直接,是促消费、惠民生的主力军。《方案》部署了一系列工作,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心消费、舒心消费。

  代晓霞认为,《方案》明确将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生物制造等领域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特别指出要扩大养老服务机器人、多功能护理床、健康护理用品等老年用品,以及健康婴童食品等产品的供给。聚焦“一老一少”和智能生活的消费新需求,抓住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改造的技术新浪潮,顺应绿色低碳转型新趋势,把握品牌出海的全球新机遇,是未来轻工业产品发展的大势所趋。

  姜风分析,《方案》提出要大力扶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要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家居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在家电、运动器材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研发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这都为家电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方案》提出,以新场景应用提升消费体验。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应用,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打通生产和消费环节,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鼓励打造工艺美术创意基地,培育一批智能家居、适老化产品体验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即看即试即购即享的消费体验。

  “我国轻工业要巩固提升家电、玩具、家具等优势产业国际市场份额,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同时布局新赛道发展未来产业,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打造国际产业链领航企业。”代晓霞说。(记者 黄鑫)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