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1月7日电(张昊哲)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对接,通过扩大电力联通,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与共享。
11月4日,由中国国家能源局、马来西亚能源与水务转型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
从本次论坛上获悉,中国与东盟已建成16条110千伏及以上互联输电线路。自双方开展电力贸易以来,已累计交易近75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超过了90%。
当前,东盟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对外投资与建设的重要目的地。中资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地区清洁能源建设,建成了柬埔寨桑河二期水电站、老挝孟松风电、马来西亚赛京卡特储能、越南屋顶光伏等众多清洁能源项目。

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和东盟双方合作的水电、风电、光伏项目累计投资比2014年增长超过了5倍,装机规模增长超过15倍。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经理易跃春表示,中国和东盟合作,是区域合作共赢发展的典型示范,在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的天然基础上,双方产业互补,经贸密切,在深化合作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据了解,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为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中方执行单位,积极整合各方能源企业智库及地方政府资源,持续推进政策沟通与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技术示范与实验室等部署合作,通过平台引领,推动合作建立见效。
“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是双方共同发展主题,双方战略方向一致,推进步伐坚定。”易跃春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在2023年历史性超过火电,2024年突破18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中国政府气候承诺。
而东盟同样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发展,过去20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保持每年400—500万千瓦的增速,发电量增长超过4.5倍,基本形成以水电为主,风电光伏快速增长的格局。
《2026—2030年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提出,东盟在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备占比将提升到45%的目标,未来五年,东盟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增量空间为105GW。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统计,与2019年相比,2024年东盟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超过1.5倍。
易跃春表示,近期将重点推进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实证合作,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首先以海上风电为主题,将依托中国项目优选出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一揽子解决方案,推进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应用,实现经验成果可复制、可推广。
在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高水平电力互联支撑区域发展—东盟可再生能源跨境消纳》等三本报告。围绕清洁能源领域发展提供了权威参考,并进一步凝聚双方合作共识,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